Blender基础与基本操作

一、Blender软件的下载和安装

(一)官网下载

访问Blender的官方网站。在首页的下载区域,会显示最新版本的Blender软件。点击“Download”按钮,会根据你的操作系统(如Windows、macOS、Linux)自动推荐合适的安装包。

(二)安装

1. Windows系统安装

双击下载好的.exe安装文件。安装向导会弹出,按照提示进行操作。首先,你可以选择安装路径,默认路径通常是“C:\Program Files\Blender Foundation\Blender X.X”(X.X代表版本号)。如果你有多个硬盘分区,也可以选择安装到其他分区以节省C盘空间。

接着,安装向导会询问是否创建桌面快捷方式和开始菜单项等。建议勾选创建桌面快捷方式,方便后续快速启动Blender。点击“安装”按钮后,安装程序会自动完成安装过程,安装完成后,点击“完成”即可。

2. macOS系统安装

下载完成后,得到的是一个.dmg格式的磁盘镜像文件。双击该文件,会弹出一个安装窗口。将Blender图标拖拽到“应用程序”文件夹中,这样就完成了安装。安装完成后,你可以在“应用程序”文件夹中找到Blender图标,双击即可启动软件。

3. Linux系统安装

Linux系统的安装方式可能因不同的发行版而异。一般情况下,可以使用包管理器进行安装。例如,在Ubuntu系统中,可以打开终端,输入命令sudo apt-get install blender来安装Blender。安装过程中,系统会自动下载并安装所需的依赖包。安装完成后,在应用程序菜单中可以找到Blender启动项。

二、界面布局与自定义

(一)默认界面布局

1. 菜单栏

位于界面的顶部。包括“文件”“编辑”“选择”“对象”等多个菜单项。例如,在“文件”菜单中,可以进行新建文件、打开文件、保存文件等操作;“对象”菜单中则包含了与3D对象相关的一些功能,如添加对象、删除对象等。

2. 工具栏

通常位于界面的左侧。这里集中了各种常用的工具,如选择工具(用于选择3D模型中的元素)、移动工具(用于移动模型)、旋转工具(用于旋转模型)等。每个工具旁边都有相应的图标和文字说明,方便用户快速识别和使用。

3. 属性栏

一般位于界面的右侧。当在3D视图中选中某个对象时,属性栏会显示该对象的各种属性,如尺寸、位置、材质等。用户可以在这里对对象的属性进行详细的编辑和调整。例如,可以修改对象的尺寸参数来改变模型的大小。

4. 3D视图区域

是界面的核心部分,占据了大部分空间。在这里,用户可以看到自己创建的3D模型和场景。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来查看模型的不同角度、进行模型的编辑等。3D视图区域的背景颜色默认通常是灰色,以突出显示模型。

5. 时间线和动画控制区域

位于界面的底部。时间线显示了动画的关键帧信息,用户可以通过拖动时间线上的播放头来查看不同时间点的动画效果。动画控制区域包括播放、暂停、停止等按钮,用于控制动画的播放。

(二)自定义界面布局

1. 调整面板位置和大小

你可以通过拖拽面板的边缘来调整面板的大小。例如,如果觉得工具栏面板太窄,无法显示所有的工具,可以将鼠标指针放在工具栏面板的右侧边缘,当鼠标指针变成双向箭头时,按住鼠标左键拖拽,就可以将工具栏面板变宽。

同样,也可以通过拖拽面板的标题栏来改变面板的位置。比如,将属性栏从右侧拖拽到界面的下方,以更符合自己的操作习惯。只需将鼠标指针放在属性栏的标题栏上,按住鼠标左键不放,然后移动鼠标到目标位置,松开鼠标左键即可。

2. 保存自定义布局

在完成界面布局的自定义后,可以通过“窗口”菜单中的“保存启动文件”选项来保存当前的布局设置。这样,下次启动Blender时,就会自动加载你自定义的界面布局,方便你快速进入工作状态。例如,如果你经常进行角色建模工作,将工具栏和属性栏调整到最适合角色建模的位置后保存,以后每次打开Blender都能直接使用这个布局进行建模操作。

三、基本视图操作:平移、缩放、旋转

(一)平移视图

1. 鼠标操作

在3D视图区域,按住鼠标中键(滚轮)不放,然后移动鼠标,就可以平移视图。这种方式可以让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查看场景的不同部分。例如,当你在一个较大的3D场景中,想要查看远处的建筑物时,就可以通过平移视图来将视图移动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。

2. 快捷键操作

除了鼠标操作,还可以使用快捷键“Shift + 鼠标中键”来平移视图。这种方式在一些需要同时进行其他操作(如使用键盘上的功能键)时非常方便。比如,在进行模型的精细编辑时,可能需要一边调整模型的参数(使用键盘上的功能键),一边平移视图来查看模型的细节,这时使用快捷键平移视图就不会干扰到其他操作。

(二)缩放视图

1. 鼠标滚轮操作

向前滚动鼠标滚轮可以放大视图,向后滚动鼠标滚轮可以缩小视图。这是一种非常直观和常用的操作方式。例如,在查看一个复杂的机械模型时,如果想要仔细观察模型的某个小零件,就可以向前滚动鼠标滚轮来放大视图,将小零件放大到合适的大小进行查看。

2. 快捷键操作

使用快捷键“Ctrl + 鼠标中键”也可以实现缩放视图。这种方式在一些需要快速切换缩放状态(如从放大状态快速切换到缩小状态)时很有用。比如,在进行场景布局时,可能需要先放大视图来精确放置某个对象,然后快速缩小视图来查看整个场景的布局效果,使用快捷键可以更高效地完成这个操作。

(三)旋转视图

1. 鼠标操作

按住鼠标右键不放,然后移动鼠标,就可以旋转视图。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查看3D模型。例如,在设计一个3D角色模型时,为了检查角色模型的各个侧面是否有缺陷,就可以通过旋转视图来全方位地观察角色模型。旋转视图时,鼠标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决定了视图旋转的方向和速度。

2. 快捷键操作

使用快捷键“Alt + 鼠标中键”也可以旋转视图。这种方式在需要进行精细的视图旋转调整时很有帮助。比如,在进行3D动画制作时,为了精确地设置摄像机的角度,可能需要对视图进行非常细微的旋转调整,使用快捷键可以更精准地控制旋转的角度。

四、了解3D视图中的坐标系统

(一)坐标轴

1. X轴、Y轴和Z轴

在Blender的3D视图中,坐标系统由X轴、Y轴和Z轴组成。X轴通常表示水平方向,Y轴也表示水平方向,但与X轴垂直;Z轴表示垂直方向。这三条坐标轴相互垂直,构成了一个三维空间的坐标系统。

例如,在创建一个简单的立方体模型时,立方体的中心点会有一个坐标值(x, y, z)。如果立方体的中心点在原点(0, 0, 0),那么它位于X轴、Y轴和Z轴的交点处。如果沿着X轴正方向移动立方体,它的x坐标值会增加;沿着Y轴正方向移动,y坐标值会增加;沿着Z轴正方向移动,z坐标值会增加。

2. 颜色标识

为了方便区分三条坐标轴,Blender通常会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识它们。X轴一般用红色表示,Y轴用绿色表示,Z轴用蓝色表示。这种颜色标识方式在3D视图中非常直观,用户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不同坐标轴的方向。例如,在进行模型的对齐操作时,可以根据颜色快速判断模型是沿着哪个坐标轴进行对齐的。

(二)坐标系统类型

1. 全局坐标系统

全局坐标系统是整个3D场景的统一坐标系统。所有对象的位置、方向等都是相对于全局坐标系统来确定的。例如,在一个建筑场景中,建筑的各个部分(如墙体、窗户、门等)的位置都是根据全局坐标系统来放置的。如果要将一个窗户对象放置在墙体对象的特定位置,就需要根据全局坐标系统来计算窗户对象的坐标值,以确保它正确地嵌入到墙体中。

2. 局部坐标系统

局部坐标系统是针对单个对象的坐标系统。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局部坐标系统,其原点通常位于对象的中心或某个特定的参考点。局部坐标系统主要用于对象自身的编辑和操作。例如,对于一个3D角色模型,其局部坐标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对角色的各个部分(如手臂、腿部等)进行独立的旋转、缩放等操作。当我们对角色的手臂进行旋转时,旋转是围绕手臂自身的局部坐标轴进行的,而不是全局坐标轴,这样可以更自然地模拟手臂的运动。

视频讲解

BiliBili: 视睿网络-哔哩哔哩视频 (bilibili.com)